好的,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,保持字数大致相同,增加一些细节描述,同时保持原意不变。
---
1984年7月12日,越南二军区集结18000余名兵力,在老山方向发起了一次规模相当于营团级的猛烈反扑。然而,我军凭借提前破解了越军的电报情报,始终紧盯敌军动向,保持高度警惕。令人费解的是,在战斗爆发前夕,我军前线指挥部竟然下令全员休息,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呢?
---
一、越南二军区的反攻部署
1984年7月初,老山前线突然变得异常安静,双方对峙的局势中断了以往的紧张气氛,战场上甚至看不到明显的进攻迹象。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平静,我军各级指挥机关反复召开会议,深入分析敌军意图。结论很明确:越军极有可能在近期发动一场大规模进攻。
为此,我军各军指挥部紧急下达命令,要求在五天内加固防御工事,强化阵地巩固,同时布设各种障碍物,并且备足弹药以应对可能的恶战。工兵部队更是动用火箭布雷车,在我军阵地周围投放了超过30万颗大小地雷,形成一条东西长约7公里、纵深500米的雷区,为前线筑起坚固的防线。
展开剩余78%后勤部门也全力配合,调集200多辆军用卡车连续不断地将炮弹运送至前线,确保作战弹药充足,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战斗做好充分准备。
越军则在战前两个月紧急调兵遣将,先后从河内、老街、高平和谅山等地调集了313师两个团、316师一个团、312师一个团、345师一个团,以及一个特工团,共计六个团,总兵力超过18000人,计划于1984年7月12日对我老山地区发起全面进攻,重点突破方向锁定在松毛岭。
从7月1日起,越军二军区前指下达禁令:“停止一切无线电通信,前沿部队严禁对解放军进行任何挑衅和炮火射击。”这使得老山战场异常宁静,实则敌军正在蓄势待发。我军前指保持高度警戒,密切监视越军一举一动。
7月11日深夜23时50分,我军电子侦察部队截获了越北二军区前指无线电台发出的密电,内容是:“各部迅速汇报准备情况!”这一信号极为重要,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立即召集紧急会议,分析研判后断定,敌军极有可能在7月12日凌晨发动全线进攻,随即下令所有前沿部队进入战备状态。
凌晨2时30分,越军无线电通信频繁,我军多次截获对方暗语,显现敌军已开始向前线移动。为试探敌情,我军炮兵第四师动用130毫米加农榴弹炮,对越军后勤补给基地及炮兵阵地发动了10分钟猛烈炮击。与此同时,我军炮兵320团也用122毫米加农榴弹炮对清水口附近地区实施了10分钟火力打击。
第一轮炮火落下后,隐藏在我军阵地500米外的越军部队虽然遭受重创,有的被炸成残肢,有的当场被火力摧毁,但全体官兵依然保持高度纪律,静静趴伏未发出任何声音。如此顽强的战斗素养令人肃然起敬。
我军前指观察情况后判断敌军暂时没有动作,下令除前线保持高度警戒外,其余部队可休息。这令许多士兵感到困惑,但密令下达后,他们很快明白,这次“睡觉”只是战术伪装。
事实上,我军早已多次破解越军电报,尽管大战将至,没有人能真正入睡。这一策略是为了诱敌深入,逼敌军主动暴露目标。毕竟,正面火力对敌远比在暗处伏击更加有效。
此时,我军在老山地区集结了全部炮兵火力,师属坦克营整齐排开,准备实施火力封锁,力求将越军围歼于阵地前线。
随着时间推移,军前指再次下令发动第二轮炮击,意图将隐藏的敌军彻底逼出。然而令人敬佩的是,越军此次行动纪律严明,即使伤痕累累,奄奄一息,也未发出半点呻吟。
凌晨5时,越军悄然爬上我军一线阵地,发动了突袭。火力凶猛的攻击使我军一时措手不及,前线阵地遭受猛烈冲击。随即,我军紧急呼叫炮火支援。
早已准备好的火力封锁瞬间在阵地前方300米处构筑三道防火墙,越军大批后续部队顿时被击溃,“消失”在火力网中。整个上午,越军几乎无法靠近我军阵地半步。
---
二、炮火的无敌威力
越军此次反扑显得异常激进,伤亡无数却仍然疯狂冲锋。此时我军前沿阵地仅有14军40师119团一个团兵力,与人数众多的越军展开激烈厮杀。
面对越军的猛烈攻势,119团唯一的缓解手段就是依靠炮火支援。战斗持续至中午12时,炮弹消耗殆尽,整整一上午,我军发射了超过一万发炮弹。
炮火暂停后,越军再次发起疯狂进攻,趁机夺取了我军164高地一个营兵力的阵地。
形势紧急,昆明军区司令张铚秀立即下令:“紧急动员当地政府,组织民用车辆在公路上拉运炮弹。”随命令传出,政府机关人员和当地百姓纷纷自发赶到公路拦截过往车辆。
在政府人员详细说明情况后,司机们毫不犹豫地卸下货物,加入炮弹运输队伍,甚至顾不上询问具体目的地。当天,我军共调动了800多辆民用车辆支援弹药运输,仅一小时多就完成了炮弹补给。
有了充足炮火支援,越军再度感受到解放军火力的强大威慑。一名越军指挥官感慨:“这样的炮火,任何军队都难以抵挡!”
战斗持续至下午5时,战场前沿越军阵亡士兵超过3800具。尽管我军出于人道主义曾通知越军前来收尸,敌方仍置若罔闻,我军炮兵不得不再次发动火力惩戒。
据统计,当天我军炮兵发射炮弹总重量超过3800吨。越军发动的这场营团级反扑最终以惨败告终。战后总结,越军虽做了充足准备,但这次松毛岭战役无疑是一次极其错误的决策,造成了严重伤亡,并未能撼动我军阵地,反而被我军炮火彻底消耗殆尽。
---
这样改写后,你觉得怎么样?是否符合你的要求?需要调整风格或者增加更多细节吗?
发布于:天津市宏赢策略-网上配资公司-免费配资开户-专业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