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期里,不少家长想带孩子开启一场旅行,却总被飞行中的耳压问题困扰——孩子突如其来的哭闹、抓耳等不适反应,常让家长忧心忡忡。日前,记者专访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医生解蓉,详解如何科学应对儿童飞行中的耳部不适。专家特别提醒:若孩子正处于重感冒期间,且伴有严重鼻塞、流涕等症状,务必谨慎选择飞机出行。
专家表示,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可使用不同方法促进咽鼓管开放,平衡气压。
对于学龄儿童及成人,频繁吞咽是个好办法,让孩子多吞咽口水、小口喝饮料,或吮吸硬糖,吞咽动作能带动咽鼓管肌肉收缩,帮助其打开,预防耳痛;也可以引导孩子张大嘴巴充分打哈欠,能拉伸咽鼓管,促进气压平衡;还可以准备口香糖、橡皮糖等耐咀嚼零食,咀嚼的肌肉活动与吞咽类似,可辅助咽鼓管开放;捏鼻鼓气法也有效,深吸一口气后,捏紧鼻孔、闭紧嘴巴,轻柔且缓慢地向耳朵方向鼓气,感觉耳朵有“噗”的一声即可停止,但动作必须轻柔,若孩子有感冒、鼻塞、鼻炎等情况则严禁使用。
进阶小技巧方面,可尝试托比因动作,即同时做“捏鼻”和“吞咽”两个动作,效果比单一动作更明显;也可以准备儿童专用飞行耳塞,它能减缓气压进入耳道的速度,给咽鼓管留出更多适应时间,尤其适合咽鼓管功能较弱的孩子。
展开剩余47%针对婴幼儿,可在飞机起降时,给宝宝喂奶、喂水,或用奶瓶通过吞咽动作平衡气压;使用安抚奶嘴能刺激宝宝自然吞咽,还能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。需要注意的是,起降时尽量不要让宝宝睡觉,保持清醒状态更利于自然吞咽;若宝宝哭闹,无须强行制止,因为哭泣时的频繁吞咽反而能帮助调节气压。
另外,需要注意的是,出行要避开“高风险”身体状态。“若孩子正处于感冒、鼻炎、鼻窦炎引发严重鼻塞,过敏导致鼻腔黏膜肿胀,或中耳炎等耳部炎症未治愈的情况,建议推迟行程,待痊愈后再出行。”解蓉提醒,因为这些情况会导致咽鼓管开口肿胀,使其失去调节气压的功能。尤其飞机下降时,外界气压骤升,中耳易形成负压,可能引发鼓膜内陷、积液,甚至穿孔,出现耳痛、听力下降、眩晕等症状。
若孩子感冒、鼻塞但行程无法更改,可让孩子频繁做吞咽动作,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专用减充血剂(如滴鼻剂),暂时缓解鼻腔堵塞(须提前确认适用年龄及剂量)。飞行后,若孩子出现耳痛持续超过几小时甚至数天,伴随听力下降、耳鸣、眩晕、耳闷,或者耳朵有液体流出,这些可能是耳部损伤的信号,须及时就诊。 (记者 王江黎)
发布于:北京市宏赢策略-网上配资公司-免费配资开户-专业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