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赤壁之战后,刘备利用曹操的退败,迅速扩展了自己的地盘。建安十四至十五年间,他先后占领了武陵、长沙、桂阳、零陵四郡,此外还拥有江夏郡的夏口城(即江夏三分,曹操、孙权、刘备各得一部),以及从东吴借来的南郡南部,北部则属于曹操。到此,刘备已控制了大部分荆州。
刘备稳固了荆州后,便开始安排手下的封职。关羽被封为荡寇将军、襄阳太守;张飞为征虏将军、宜都太守(后来转任南郡太守);赵云为牙门将军、桂阳太守;诸葛亮和庞统则分别担任军师中郎将,其中诸葛亮还兼任零陵、桂阳、长沙三郡的总税务官,掌管金银财帛等事务;庞统则兼任参谋长,负责为刘备制定战略计划。
刘备收取江南诸郡大致是在建安十五年,通过《三国志》中的一句话“先主收江南诸郡,乃封拜元勋”可以推测,关羽等人的封职大多也发生在这一年。然而,自建安十三年起,荆州治所襄阳已落入曹操之手。关羽虽然水淹七军、擒于禁斩庞德,声威远扬,但一直未能攻克襄樊,所以他被封为襄阳太守,其实并未实质行使过这个职务。
展开剩余68%值得一提的是,刘备封张飞为新亭侯,而关羽的“汉寿亭侯”爵位依旧未变。这并非疏忽,而是因为这一爵位原本就属于汉寿县,随着荆州治所迁至襄阳,关羽有可能晋升为汉寿县侯。
根据汉朝的官制,每个郡都有一名太守,负责该郡的军政事务,权力很大。此外,太守还有推荐孝廉的权力,孝廉是通过推举才能进入仕途的荣誉职位。张飞和赵云已经有了自己的地盘,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选拔人才、征募兵员,还能部分解决军需问题。相比之下,关羽的处境就显得有些尴尬。由于曹仁一直驻守襄樊,关羽根本没有机会从襄阳挑选合适的人选推荐为孝廉。
关羽虽然是名义上的襄阳太守,但在曹操的封锁下,他无法真正发挥权力。事实上,刘备赋予关羽这一职务,更多的是从战略布局的角度出发。刘备计划通过关羽稳固荆州的防线,为未来进攻中原提供支持。
从建安十五年到二十四年,关羽名义上担任了十年襄阳太守,然而即便他被封为前将军,襄阳太守这一职务并没有被撤销。在此期间,江夏、长沙和桂阳三郡已经被划归给孙权,而赵云的桂阳太守职务也被取消。此时的关羽,实际上是荆州地区的最高领导之一,拥有类似地方行署专员的职权。
关羽的襄阳太守职务并非无关紧要,事实上它对刘备而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。襄阳控制着进入中原的通道,而曹操显然不愿放弃这个关隘。关羽的目的是通过攻占襄樊,进一步巩固荆州,作为刘备进军中原的前哨基地。曹操将弟弟曹仁驻守襄阳,正是为了保住这一战略要地。
然而,关羽并未成功攻克襄阳和樊城。孙权试图通过与关羽的联姻来拉拢他,甚至暗示希望将荆州瓜分为四方而非三方,进一步改变三国的力量格局。但关羽断然拒绝了孙权的提议,甚至对此表现出愤怒,这也显示了他对刘备完全的忠诚。
刘备深知关羽的重要性,他不仅授予关羽重任,还将进军中原的任务交给了关羽,显然是希望通过这一策略激发关羽的积极性。在出征之前,诸葛亮也深知关羽对于刘备集团的重要性,他在《隆中对》中明确指出,控制荆州的军事力量,将决定是否能够成功恢复汉室。
如果没有庞统在雒城之战中的意外牺牲,历史或许会发生不同的走向。庞统的死给刘备阵营带来了重创,也改变了三国的历史进程。假如关羽成功攻克襄阳、樊城,并且没有内部叛变,刘备是否能够一统三国,成为真正的汉室复兴者,或许会成为我们永远的历史疑问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宏赢策略-网上配资公司-免费配资开户-专业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